-
在泉州永春,达埔镇既是文化名镇,也是发展“明星”。依靠全镇上下勠力同心、奋勇争先,达埔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实力达埔、特色达埔、美丽达埔、幸福达埔”,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
以中华文化为媒促进两岸交流融合,是台盟中央主办“我们的中国节”活动以来,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理念。今年秋季推出的四场中华传统文化沉浸式体验活动,是台盟中央解锁的“新玩法”。
-
海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进一步做好“六棵树”文章,使之成为海南百姓的“摇钱树”。椰子、花梨、沉香、橡胶、槟榔、油茶这“六棵树”,是海南兴林富民的“摇钱树”,是提升海南的“生态树”,“形象树”。
-
全长1.4万公里的“万里茶道”是古代一条以茶叶为大宗商品的长距离贸易线路。2013年,为复兴这条古道,中、蒙、俄三国联合发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倡议;2019年,“万里茶道”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
宁德市蕉城区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区现有茶园面积13.3万亩,全产业链产值41.4亿元,惠及茶农23万多人。打造‘宁德天山白茶’主导品牌,提升宁德‘天山绿茶’‘天山红茶’品牌知名度。
-
竹山是“中国高香型生态绿茶之乡”,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茶叶已成为竹山农业第一产业、乡村振兴主导产业。竹山县现有茶园面积达30万亩,茶叶基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茶叶覆盖16个乡镇205个村。
-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23-2029年中国沉香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投资趋势预测报告》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
-
传统“望闻问切”的方法鉴别沉香。虽然此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沉香进行鉴别,但很难对沉香的组成成分、成分含量浓度等进行“入木三分”的科学鉴别。那如何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对沉香进行科学、准确、深入的鉴别?
-
屯昌积极探索“椰林+”的多业态,林下套种南药、斑斓、咖啡,套养黑猪、山羊、蛋鸡,着力打造丘陵特色生态立体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通过“村集体+企业+政府”的合作模式,以现有的生产基地、技术、销售、品牌打造发 ...
-
广东省首届经济林丰收节暨茂名·电白沉香节,简称“丰收节”,开幕式即将于10月27日举行,届时会有学术交流研讨会、参观调研活动、香道表演、揭牌仪式、全省各地经济林特色产品展览、电白区沉香及沉香养生系列产品展 ...
-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深秋时节,北方层林尽染,南方的茶山却依然绿得浓烈酣畅,充满生机。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新种植的千余亩茶园在秋高气爽、日照充足的山区天气中犹如一幅绿色画卷,美不胜收。
-
昌宁县立足茶资源和茶产业优势,全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昌宁县现有茶园31.5万亩,其中:经认证的绿色食品茶园0.175万亩,有机茶园2.216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园2.98万亩。
-
电白素有“中国沉香种植第一县”之称,沉香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观珠镇是广东省沉香特色小镇、沉香专业镇,沉香产业特色鲜明,全镇种植沉香面积超6.9万亩,占全区沉香种植面积的70%。
-
早在宋元时期,各地香农将其产的沉香,运至寮步加工之后,打上莞香的招牌出售。各路香商、药商、香客、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慕香而来,云集于寮步香市,使得牙香街名声大震,整条街终日人声鼎沸,香气缭绕。
-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如此记载。近日,记者走进玉带路一段的“吉祥香铺”,寻访非遗制香技艺传承人张华,跟随其走进中国的香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