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深秋时节,北方层林尽染,南方的茶山却依然绿得浓烈酣畅,充满生机。在广西苍梧县六堡镇,新种植的千余亩茶园在秋高气爽、日照充足的山区天气中犹如一幅绿色画卷,美不胜收。
-
昌宁县立足茶资源和茶产业优势,全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昌宁县现有茶园31.5万亩,其中:经认证的绿色食品茶园0.175万亩,有机茶园2.216万亩,国际雨林联盟认证茶园2.98万亩。
-
电白素有“中国沉香种植第一县”之称,沉香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观珠镇是广东省沉香特色小镇、沉香专业镇,沉香产业特色鲜明,全镇种植沉香面积超6.9万亩,占全区沉香种植面积的70%。
-
早在宋元时期,各地香农将其产的沉香,运至寮步加工之后,打上莞香的招牌出售。各路香商、药商、香客、文人雅士、才子佳人慕香而来,云集于寮步香市,使得牙香街名声大震,整条街终日人声鼎沸,香气缭绕。
-
“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宜累家”,宋人吴自牧在其笔记《梦粱录》中如此记载。近日,记者走进玉带路一段的“吉祥香铺”,寻访非遗制香技艺传承人张华,跟随其走进中国的香道文化。
-
彭蕴娟和弟弟在豫园福民街小商品市场经营了一家卖精油香的店铺。很偶然的一次他们闻到沉香的香味, 做了多年香生意的彭蕴娟惊叹道:“怎么会有这么好闻的味道!”于是,2012年,彭蕴娟开始转型做中国传统香。
-
广东省沉香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沉香初级加工系列产品标准研讨会在广东省沉香研究会举办。会议就正在制定的沉香初级加工系列产品标准草案进行了讨论,并收取了各方的建议与意见,未来将作为系列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
-
80后女孩和承是一名古法制香师,她介绍,古法制香和制药有着相似之处,至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但曾经出现了断层,“古法制香文化迫切需要得到传承”。制香师就是香的使者,有一颗包容、慈悲的心,带给别人光明、爱和希 ...
-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五代制香技艺非遗传承人鲁雯,多年来,她走遍了包括莫高窟在内的敦煌石窟群,看到数不胜数的壁画里有样式繁多的香炉和供香者,“烟气缭绕”的燃香画面也在脑海中浮现,这激发了把古香复原的强烈愿望 ...
-
培训班为期3天,设有古玩艺术品、奢侈品、沉香、黄花梨、降真香等鉴定评估专业课程,受训学员在此之前已经完成线上300学时的学习内容。学员将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核,合格者,取得《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
莞香树早在东汉时期已有种植,唐代时莞香已成东莞最负盛名的皇家贡品,明万历年间,东莞已形成众多莞香的主要交易市场,其中尤以寮步镇牙香街最为繁盛,是当时广东著名的香市,无数的莞香在这里交易,再从香港出海。
-
我国芳香产业已成为稳经济大盘、助力乡村振兴和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在国家提出把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支柱型战略产业的背景下,芳香产业标准化工作的制订和完善成为当务之急。
-
五指山市坚持把农业发展作为产业兴旺之基,依托高山地理环境,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增强科技支撑力量,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热带山地高效农业,培育好五指山红茶等特色农业产业。
-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各国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根植于中国人民的丰富社会实践,在唐代全面形成,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和时代变迁,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文化性格和精神 ...
-
近年来,屯昌立足生态循环农业实际,依托中部交点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产城融合发展战略,推动县内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经济增长动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逐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