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首页 香识 香道文化 查看内容
分享

中国香文化——香之源 香之形 香之品

发布者: 李洋| 2022-12-4 23:13| 查看: 103206| 评论: 0

摘要: 人类对香的追求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在物质生活极丰富的今天,香氛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经济产业,各大品牌产品输出眼花缭乱。而提起“香道”不少人会联想到日本,殊不知无论“香道”或是“茶道”皆源于中国。

人类对香的追求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五感之中的“闻”便是嗅觉对气味的感受,当然味觉也可以有香味的体验,但二者并不相通,通常闻上去很香的东西入口都会比较苦涩。在物质生活极丰富的今天,香氛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经济产业,各大品牌产品输出眼花缭乱。而提起“香道”不少人会联想到日本,殊不知无论“香道”或是“茶道”皆源于中国。唐时鉴真东渡带去了大量医书和香药,至今仍被奉为重宝。

中国的香文化源远流长,国人用香始于先秦,兴于汉唐,盛于两宋,到了明清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体系。在不断的发展中以香为核心衍生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比如香方、香具、香器以及关于制香、合香、品香的文化体系和生活方式。清人沈复的《浮生六记》中有不少关于焚香煮茶的真实生活记录,其中卷二闲情记趣里就有一则讲的十分详细:静室焚香,闲中雅趣。芸尝以沉速等香,于饭镢蒸透,在炉上设一铜丝架,离火中寸许,徐徐烘之,其香幽韵而无烟。佛手忌醉鼻嗅,嗅则易烂;木瓜忌出汗,汗出,用水洗之;惟香圆无忌。佛手、木瓜亦有供法,不能笔宣。每有入将供妥者随手取嗅,随手置之,即不知供法者也。

香之源

古人很早就开始佩香、熏香,用香汤沐浴、将香草悬于居室,或净体香身或祛疫辟邪。先秦诗文比如《诗经》《楚辞》中都有不少古人用香的记载,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再从考古发现来看,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遗址中都有陶薰炉出土。可见,中国人的熏香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且并不是局部地区的个别现象,地理范围涉及三大河流域跨越大半个中国。

甲骨文 香

若从“香”的字形字义来解读,《说文解字》有载:“香者,芳也。从黍,从甘。”可见,香的本意应是“五谷之香”,进入汉代,“香”字的意义与使用已经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香”。其实,甲骨文中就有“香”字,只不过多是人名或地名。

金文中的“香”字,在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有发现,从铭文中可以发现它已经有了祭祀之意。六艺中的“香”字属于会意,它下边本是一个“口”字,甲骨文和金文里,大概是一种器皿的象形,而小篆则是“从黍从甘”,隶化后更是从“甘”写成了“日”。其字义也渐渐从“五谷之香”演变为后来的香药、香品等。

香的使用最早有两大分支:祭祀用香和生活用香,到如今这两条线仍然并行不悖。香与宗教产生密切的联系大概也是跟祭祀有关。人们在寺庙里拜菩萨、或者在祠堂中拜祖先的时候通常都会燃三柱香,当燃烧产生出的青烟袅袅上升缭绕不散,可能古人认为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与神明与先人进行沟通交流。而生活用香,经过历代发展也逐渐从日常生活走向文人化。焚香、品茗、挂画、插花被列为文人的四大雅事,其中焚香居首。

此外香还与中医药结合形成独特的香药理论和养生方式。我们发现传统诸香,其原料基本上都可以在历代《本草》中找到,也就是说它们本身是可以入药的,有些还是非常名贵的中药材,比如沉香可直接制成沉香丸、沉香散,麝香可制成麝香汤等。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当中就使用了不少香药材。

香之形

“香文化”的概念似乎非常广泛,傅京亮在他的《中国香文化》一书的序中是这样描述的:“中国的香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香品(熏香等香料制品)的制作与使用而形成的、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而作为香文化的核心,也就是香品本身,最初并没有那么复杂,多是直接取自芳香植物,比如兰、蕙、柏、桂、艾草、茱萸等,这些基本上都是中原常见的草木,它们形态各异,却都身怀异香。

人们能够闻到的香气自然是抽象的无形的,最难诉诸于文字,但香物本身是有形的。从古至今,香品的形态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在不断发展变化。从直接取用单一的原态香材,到学会合香开始制作的各种香粉、香丸、香饼、香膏等。后来人们干脆在香粉中加入助燃物制成可以独立燃烧的香品,比如宋代流行的篆香、明清流行的线香,其实都属于此类,不再需要借助炭火熏烤,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香品形态的变化不仅在影响着用香的方式,同时香具也跟着一起发展,比如当线香开始流行起来后,香炉普遍就不需要盖了。

SUNGARI ART & CULTURE Floating Life

“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从唐代王建的《香印》诗中可以看出,印香也就是篆香,从唐代就开始出现了,直到宋代广为流行。宋人极为讲究生活品质,不仅香方众多,甚至很多文人都亲自参与调香、制香。对于习惯简便香氛产品的现代人来说,篆香步骤繁复,操作起来可以说非常麻烦,理灰、压灰、入篆、填香、起篆、燃香,这一套流程下来分外考验耐心。此外,香篆的形状也必须是经过一番精心设计的,比如传统的福禄寿、如意、祥云、莲花等,而且从头至尾须连续不断,引燃一端,香粉会沿着香篆的形状慢慢燃尽,留下燃烧过的黑色香灰依然保持原状。古人燃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追求的是浮华世间的片刻宁静。可见,香不仅养生,还能静心养性。

香之品

香品的分类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按照上述形态来分,亦可按其香气特征来分。《陈氏香谱》中记录的香品达上百种之多,除了常见诸于《本草》的香品之外,其余或出自岭南海南或来自域外,可能得在《广志》《异物志》这类书中去寻找。范晔的《和香方》序中有言:“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零藿虚燥,詹唐黏湿。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柰多和罗之属,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又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 其中提到的香品数种,沉香和麝香较为常见,而苏合、安息、郁金等在当时的中土还很少见。“郁金出罽宾国,人种之,先以供佛,数日萎,然后取之,色正黄与芙蓉花里嫩莲相似,可以香酒。”郁金香见于丹阳太守万震编撰的《南州异物志》。一个“异”字足以说明其非中土之物。

中国人素来爱好评选“四大”,比如四大发明、四大名著、四大美女等,香自然也不能免俗。四大名香分别为: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其中沉香位列“四大”之首,在香界地位非同一般。顾名思义,沉香即可沉入水中之香。“香木所断,日久朽烂,心节独在,投水则沉。”这是《香乘》中关于沉香的描述,而最早记录沉香的书籍是东汉杨孚的《异物志》:“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

沉香《香乘》

事实上,沉香并非直接取自木材,它是瑞香科的乔木受伤后,分泌出的一种芳香油脂凝固而成。多数沉香为木质与油脂的混合物,呈片状或块状,颜色越深油脂比重越高,价值也更高。

北宋蔡絛《铁围山丛谈》中有载“香出占城者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海北高、化诸州者,皆栈香耳。”足见海南沉香之珍贵。

宋代曾官居宰职的丁谓被贬至海南,正是沉香产地,于是不仅尽享“炉香之趣”,更是亲身考察写下《天香传》名篇。他在书中尽数海南沉香之优劣,并将其分为四等十二状,四等为“曰沉、曰栈、曰生结、曰黄熟。”而据他记载“凡四名十二状,皆出一本”,一棵树上不同部位结出的香品质都不同,好的沉香密度很高,入水即沉的叫沉水香,入水悬浮的叫做栈香,而浮于水面的就是黄熟香,至于生结香是指沉香木还未成香之时采的香,自然也要略低一等。

檀香也是如今比较常见的一种香型,它取材于檀香科檀香属植物,这种小乔木原产于太平洋岛屿,现在以印度栽培最多,中国广东、台湾亦有少量出产。檀香的香气有安神之效,故而广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尤其在佛教中备受推崇,庙宇中燃烧的线香就多为檀香,不知是否心理作用,闻之似有禅意。檀香木因其清香质坚,还经常用于雕刻。如果坐北京地铁二号线刚好从雍和宫站上来,甫一出站便能闻到一股檀香味,因为那条南北向的大街两边商铺林立,大多经营檀香或者檀香木制品,佛珠手串之类。世界最大的一尊檀香佛像就位于北京雍和宫的万福阁中,这尊弥勒佛立像,是用一整根白檀木雕刻而成,通高26米,地上18米,地下还有8米,蔚为大观。

檀香 中国植物志图版

檀香木

雍和宫白檀木弥勒大佛

与上述两种香品不同,麝香是一种动物香,它取自雄性鹿科麝属动物体内。麝鹿又名香獐,在中国北部广泛分布。《山海经》中就有麝鹿出没,中国也是最早使用麝香的国家。麝香的气味浓郁灵动,《负暄杂录》记载了这样一条趣闻:“广明中巢寇犯关,僖宗幸蜀,关中道傍之瓜悉萎,盖宫嫔多带麝香,所熏遂皆萎落耳。”因为嫔妃都用麝香,路边的西瓜都被熏死了。作者的形容可能略为夸张,却很能说明麝香的浓烈气息,极具侵略性与覆盖力,因而传至欧洲后非常受贵族欢迎。麝香的优劣与麝鹿的年龄以及取向的季节息息相关,一般成年雄鹿交配期,麝香分泌旺盛,香质也最佳。目前麝鹿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活体取香也过于残忍,因而国际上已经明令禁止使用直接从动物身上提取的天然麝香,如今香氛产品中麝香,多是从含有麝香酮的植物中提取或是以人工合成的代替。

麝香

诸香中以龙涎最为名贵。龙涎香也是一种动物香,但它来自海中,因质轻可浮于海面,偶然被冲刷上岸。大约在公元六世纪阿拉伯海域的先民偶然捡到了这种蜡状物质,发现虽然其味腥臭,但干燥后却散发出一种奇妙的异香。这种香料产自域外,晚唐时已见诸记载,《酉阳杂俎》中称其为“阿末香”,产于“拨拔力国”。最初乃番邦朝贡之物,民间难得一见。宋时虽然仍旧十分稀少,但已有不少诗文涌现,《天香》这个词牌下就有不少咏龙涎的。至于“龙涎”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名字,大概因为古人认为龙居海中,“枕石而卧,涎沫浮水,积而能坚”,所以中国人更愿意相信它是龙的口水所化而成。

龙涎香

其实,龙涎香是抹香鲸消化道内的分泌出的一种物质,本质上是动物的排泄物,正因为这种鲸鱼产出香品,所以才被命名为“抹香鲸”。其色初为黑色,在海中漂浮日久,颜色渐淡,最后呈灰白色,欧洲人还称它为灰琥珀。这种白色要经过上百年的海水冲刷方能形成,因而也最为名贵。其香清灵温雅,细腻持久,特殊的甜味之外还略带木质香气,如百花盛开,变化万千,且挥发缓慢,因而也常用作定香剂。此外,龙涎香点然后形成的烟聚合性极强,《澳门记略》载“焚之则翠烟浮空,结而不散”。如今龙涎香的采集同样也面临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影响,产量稀少,一克难求。



最新评论(0)

手机版|帖子汇|禁闭室|关于我们|帮助|沉香文化网 ( 工信部备案号:粤ICP备16038076号-1 )

Copyright © 2016-2025 X16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6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