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首页 香识 香道文化 查看内容
分享

闽人智慧丨福建这座城市,为什么这么“香”?

发布者: 李洋| 2022-11-21 21:12| 查看: 102283| 评论: 0|来自: 人民日报客户端

摘要: 中华传统香文化,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且和福建渊源深厚。宋时,中华香文化发展到极致。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就是全国香料贸易的最大集散地。而福建永春,更是一座香气缭绕的城市,被称为“中国香都”。

这是一篇自带香气的推送

此刻一缕袅袅轻烟

穿越千年

从东方第一大港

向你飘来

清香雅韵 陈紫玄/摄

中华传统香文化,发展已有几千年历史,且和福建渊源深厚。

宋时,中华香文化发展到极致。当时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就是全国香料贸易的最大集散地。

而福建永春,更是一座香气缭绕的城市,被称为“中国香都”。

千年国“潮”

“人之喜香,如花之向阳。”

中华香文化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对香料植物有了直接的利用,如焚烧艾蒿、佩戴兰草等,“香气养性”的观念已初步形成。

《竹涧焚香图》局部宋·马远 图源:上海文联

两宋时期,传统香文化发展到达顶峰。前阵子爆火的电视剧《梦华录》中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优雅宋式美学,让网友们叹为观止、直呼内行,深感宋朝果然“潮”。

宋时香料需求极为旺盛,大量从国外进口的香料,都是从泉州港源源不断登岸的。

图源:新华社

当时的泉州,以“刺桐港”之名享誉海内外。在“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中,定居泉州的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家族带来异国制香技艺,并依托雄厚的海上实力,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

现在,如果你去到泉州开元寺的泉州湾古船陈列馆,会看到一艘曾沉睡海底700多年的后渚港宋代海船。这艘古船发掘于1974年8月,是当年中国十大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后渚港宋代海船 图源:泉州通客户端

古船上出土了4700多斤的香料药物,有降真香、檀香、沉香、乳香、龙涎香、胡椒等。专家认为,这艘古船很可能就是蒲氏家族的香料船,与蒲家香业有密切的联系。

南宋香料 现藏于福建省博物院 图源:永春县融媒体中心

清顺治三年(1646年),蒲寿庚的后代蒲世茂为躲避战火,迁居永春达埔镇汉口村,蒲氏家传制香技艺也随之传入。

香铺晒金 郑成乐/摄

从此,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在中华香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永春,真香永春县古称“桃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战乱不断,大量士族南奔。一部分南迁的中原人沿着晋江水往上游进入永春,在桃溪流域逐渐发展。

中原文明包括香文化随之传入永春,掀开了永春香文化历史的第一页。

香方古籍 图源:永春县融媒体中心

到了清代,蒲氏进入永春后,业务从原先的经营香料发展到制作篾香。依托当地丰富的竹资源,蒲氏以细小的竹篾为骨,将异域香料研成粉末后涂于篾骨,是为永春篾香。蒲氏将制香手艺传授给了广大乡亲,永春的制香史由此开启。

永春篾香讲究“手艺”。

跺香花 图源:记住乡愁

将一捆篾香扎成一束,往地上轻掷,落地后用双手轻扭香束使之自然摊开,篾香便像一朵花一样绽放开来,让人赏心悦目——这一传统的晒香方法叫“掷香花”。

沾水打底、展香、抡香、切香、染香、晒香、跺香……一尺长的篾香背后,是十多道工序的层层叠加。

张文庆/摄

新中国成立后,达埔镇汉口村蒲氏制香技术逐渐向外姓传授。1981年,汉口制香厂成立,转向以出口为主的工厂化生产。汉口成为全国闻名的制香专业村。

达埔镇 图源:记住乡愁

2007年,达埔镇整合全镇香业资源,建设中国篾香城,于2010年初投入生产。

2014年4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日用杂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永春县达埔镇“中国香都•永春达埔”称号。永春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制香基地。

在永春县达埔镇汉口香厂内,工人们正忙碌于制香晒香中。康庆平/摄

目前,永春全县共有制香企业近300家,香产品种类达1000多种,国内市场销售覆盖率达80%以上;在东南亚地区,每3根篾香就有1根由永春生产。

2020年,永春香全产业链突破百亿元。2021年6月以“永春香”为代表的福建香制作技艺,入选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香场图案 陈美兰/摄

香气永流传永春香文化和香技艺,源自传统,兴于创新;底蕴深厚,内涵丰富,见证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历史,更经历了新时代多元传承的创新性发展。

晒香 张文庆/摄

永春女孩蒲奇楠,曾亮相央视特别节目《相聚中国节》,她凭借着独特的蒙面闻香技能,惊艳了国人。

蒲奇楠正是蒲庆兰香室的第19代传人,蒲庆兰从创号至今,已有150多年。蒲庆兰香室的主人,便是“永春香”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蒲良宫。

永春香制作技艺传承人蒲良宫在制作原材料。张文庆/摄

60多岁的蒲良宫至今还在用古法制香,而除了注重传统香品制作技艺的保护与传播,他还不断吸收中医药的经典理论,努力创新,潜心专研养生用香、生活用香,开发各种纯天然功效香,复原一些古代名香。

制香材料 图源:永春县融媒体中心

曾建全,同样是“永春香”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他在学习永春香传统技艺后,发明“手力强弱法”“手势刚柔克制法”等制作篾香,突破性地解决了传统制作篾香表面不够圆润、坡口等难点。

曾建全经历了永春香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全过程。在他看来,永春香产业新增长点,就在于深入挖掘古典香文化,结合现代文化,加强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这样才能为永春香注入灵魂。

制香产业使得永春经济不断发展,当地也在积极促进制香产业多元化发展,为这项非遗传统技艺注入新的生机与动力。

香料检测 林雅丽/摄

80后的洪仲森出生于制香世家,在产品研发和销售模式上不断创新。每年研发新天然香品种五六十种,逐步调整产品结构。他还试水电商,在淘宝、天猫开设直营店,并研发出“海丝香路”三大系列伴手礼。

种类繁多的香制品 图源:永春县融媒体中心

伴随着兴泉铁路永春站的即将开通,借助交通便利和物流优势,永春还将致力打造达埔镇3300亩的香都产业园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香产业集聚区。

张文庆/摄

“一缕传千里,跨海来拜香。”

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的祖籍就是永春。当他回到故乡永春,在品鉴永春香后,他评价说:“香始于嗅觉而通于文化,文化之芬芳赖美名以传,制香业者实功同蜜蜂,泽被人群。”

永春篾香传统制作工艺 图源:福建桥报

而这一缕缕清香,不仅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记忆,更寄托着从古至今,智慧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无限创造。

图源:永春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林联勇 许文龙

部分内容综合自福建日报



最新评论(0)

手机版|帖子汇|禁闭室|关于我们|帮助|沉香文化网 ( 工信部备案号:粤ICP备16038076号-1 )

Copyright © 2016-2025 X16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6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