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大山深处的秭归县杨林桥镇杨林桥村杨传晋家院坝里一片欢声笑语,一场别开生面的协商活动正在这里举行。 当日上午,秭归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相关部门,茶产业专家,杨林桥村的茶叶收购、加工和茶农代表齐聚一堂,就该村的茶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主持人、县政协驻村书记王山率先开场,“首先表彰咱们村的15名种茶能手、6名采茶能手和4名收购与加工能手。” 茶农林东听到了自己的名字,腼腆地站起来和大家打招呼。被评为“种茶能手”,老林颇有些得意。从养猪到跑车,再到打零工,换了好几个产业,都只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的生活。3年前,借着政策的机遇,他发展了13亩多茶叶,虽说是个新手,可凭着勤奋好学,很快就掌握了种植技术。如今茶叶长势喜人,今年一季春茶收入2000多元,待到丰产期,收入将更加可观。 简短喜庆的表彰结束后,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 “建议推广夏秋茶机修机采提高茶农的收益,同时建社区鲜叶收购站点,让老百姓卖茶更方便。”茶叶收购代表王明林说,从3月28日开始,他已收购鲜叶12000多斤。 “希望对采茶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培训,保证茶叶品质。”“可不可以帮茶农们团购肥料机械,降低单家单户种茶成本?”听着乡亲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发言,林东坐不住了,他“抢”过主持人的话筒:“我想在茶园里套种专业饲草,给土壤保肥的同时用来养羊,希望政府支持建设有机肥施肥管道到茶园,让村里养殖污染物变废为宝。” 6月上旬,县政协深入到杨林桥村,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调研,了解村民所思所忧所盼。走访发现,村民普遍关注的还是茶产业发展问题。为了解决村民的困惑,县政协立即组织了这场家门口的协商会,为广大茶农打气支招。 “县里已经下达了专项计划试点,通过收集粪污发酵后运用管道向田间施肥……”县农业农村局、县供销社等职能部门的与会人员,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一一回应。政协委员立足前期调研,围绕推动茶产业稳步发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这下,我心里更有底了。”林东说。 据悉,杨林桥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玉米。县政协联系该村后,立足山区实际,创新打造“协商在一线·村落夜话”协商平台,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效能,实现民事为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新路。 2018年7月12日,县政协组织的全县首场“村落夜话”在杨林桥村第十二村落召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就产业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杨林桥村原本发展过茶叶,但因规模小销路不畅失败了,看到邻镇九畹溪茶叶发展好,村民的心又活了。”县政协第二任驻村书记龚瑞麟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这场“村落夜话”让该村确立了茶产业发展思路。 在政协的帮助下,该村建起了自己的茶叶加工厂和茶叶示范基地,成立了两家茶叶销售市场主体,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茶叶产业发展模式,村民的种茶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该村1550亩茶园已进入采摘期,2022年全村春茶收入近百万元,随着茶林的不断成长,茶农的收入将越来越好。”龚瑞麟说。 “持续开展的‘村落夜话’活动为秭归基层政协协商民主探寻了新路径,已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载体。”县政协主席王华介绍,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村落夜话”活动5000多场次,收集意见建议3.2万多条。 会前,县政协还组织茶叶专家对茶农进行了夏秋季茶园培管与采摘技术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