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首页 香讯 文化艺术 查看内容
分享

文化潍州|让收藏家真假难辨的“老潍县造”仿古铜

发布者: 李洋| 2022-4-6 10:48| 查看: 102446| 评论: 0|来自: 潍城发布

摘要: 潍县城郊有个叫胥伦的年轻人,生性聪敏,喜欢绘画,又善于制作各种奇巧的手工艺品。开始学着用“拔腊翻砂法”仿制铜印、铜器、铜佛像。他制作的这些仿铜器物,惟妙惟肖,深受铜器收藏爱好者喜爱,纷纷掏钱购买。

先讲个故事。

清末民初,北京城内青铜收藏家最为头疼的事便是“老潍县造”。据称,当时老潍县造是与苏州、北京齐名的三大仿古铜产地之一。

清光绪年间,潍县城郊有个叫胥伦的年轻人,生性聪敏,喜欢绘画,又善于制作各种奇巧的手工艺品。因为经常接触古董商人,逐渐增长了一些古玩器物的知识。凭着自己的聪颖智慧,开始学着用“拔腊翻砂法”仿制铜印、铜器、铜佛像。他制作的这些仿铜器物,惟妙惟肖,深受铜器收藏爱好者喜爱,纷纷掏钱购买,一时生意大兴,名扬四方。一些不法商贩,从中也看到了赚钱的门路,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将胥伦制作的仿古铜高价贩卖给了外地的收藏家,使不少沾沾自喜的收藏家自以为收藏到了珍罕之物。

清咸丰四年(1854年),著名金石收藏家陈介祺辞官返回故里潍县,倾心于金石研究。当听说胥伦其人其事后,让人邀请胥伦到家中,拿出自己收藏的青铜器、六朝佛像给他看,互相切磋,共同研究。胥伦眼界大开,对中国青铜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后,胥伦制作的仿古铜器,根据原件的特点,该鎏金的鎏金,该出锈的出锈,表层处理的基本方法如出土锈、家藏锈、墨漆锈等样样都有,几可乱真。从此,潍县仿古铜作为工艺品广为流传,在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仿古铜作坊发展到二十多家。

解放后,特别是在1956年潍坊市成立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潍坊的仿古铜工艺在老艺人玄祖基的带领下,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晚年靠手头上的拓片和借鉴其他资料制作的“长信宫灯”“毛公鼎”“马踏飞燕”,形象、装饰和色泽与出土原件一般无二,达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现在,潍坊的仿古铜铸造技艺已经被列入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潍城仿古铜艺人赵益民制作的高1.999米、重达880公斤的《齐鲁风情迎荷瓶》被山东省人民政府选中,赠送给了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一时传为美谈。《齐鲁风情迎荷瓶》通身由青铜铸成,上为圆瓶,下为方座,造型严谨庄重、华美飘逸,代表了目前潍坊仿古铜的水平。

(齐鲁风情迎荷瓶)

“仿古铜器并不只是单纯地制作出青铜器的样子,重要的还是学会揣摩古人的心思,这就像是与古人进行对话,要结合他们的时代背景,研究他们在制造青铜器时的心理。”在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赵益民眼里,每件青铜器都带有古人特有的思想和品质

赵益民简介

赵益民,1957年生,潍坊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潍坊市杰出文化工作者,高级工艺师,自1993年起担任陈介祺故居陈列馆馆长直至退休。他把绘画、雕塑、仿古铜工艺糅为一体,系潍坊仿古铜界的领军人物。现为潍坊市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



最新评论(0)

手机版|帖子汇|禁闭室|关于我们|帮助|沉香文化网 ( 工信部备案号:粤ICP备16038076号-1 )

Copyright © 2016-2025 X16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6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