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香文化的起源到清朝时期,历经了几千年的发展,不管从香料的品种、用香的形式和香具的制作都达到了极致。 清宫中所使用的香具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的各类香具形式,又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尤其康乾盛世,国力鼎盛,清朝宫廷用香文化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繁盛。香料是清代宫廷生活中不必可少的元素,体现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清宫不仅使用单一香品,还将各类香料进行合成,以合香的方式制成香品使用,这些香品包括香饼、香丸、线香等。在使用上不仅有熏香、佩香、入药、祭祀等日常用香方式,亦用于赏赐及制成器物,形成了清代宫廷独特的用香文化。 清代宫廷所用的香料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品类,既有植物香料,又有动物香料,还有合成的香品。有使用单一香料的情况,但更多的则是各类合成的香品,在合香时也充分的考虑到各种香料的属性,使不同的香料能融合但不相冲,所谓「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咸为一体」。那时候的香就亦如我们现代生活中使用的香水一样,不仅有很多好闻的味道,也能提升个人的魅力。 在清宫中,香炉和香囊是不可或缺的道具。这些香炉和香囊中燃烧或填充的香料,为宫廷内部带来了特殊的香气氛围,使人仿佛穿越时光,亲身体验到了大清王朝的生活。 在清宫中,熏香文化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珍贵的香料应有尽有,其中包括沉香、檀香、龙涎香和麝香等单品香,以及根据中医理论配制的合香。这些香料经过精心制作,形成了各种形态的香品,如香饼、香丸、线香等。 香料和香品。香料最初是作为药材使用的,占据了药材中重要的地位。而在清代宫廷中,香料也被视为一种珍贵的药材。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乾清宫·续入库贮陈设油露药材等项档案》中,记录了大量使用香料入药的实例,其中包括丁香、青木香、沉香、龙涎香、东莞香、安息香、宣德甜香、白檀香、紫降香、伽南香、唵叭香和鸡爪香等多种类别。 在清宫中,香的用途非常广泛。除了用于日常的礼佛祭祀,还有熏香、佩香、入药等多种用途。在宫闱之内,熏香是一种常见的习惯,既可清新空气,又可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此外,香料还常被用于赏赐给臣子和制作器物,形成了独特的宫廷用香文化。 在清宫中,藏传佛教的影响尤为显著。为了稳定西藏和蒙古地区,清政府特别推崇藏传佛教,藏香的用量也因此大幅增加。在宫内的礼佛活动中,藏传佛教成为重要的精神需求。香料的使用与藏传佛教紧密相连。随着历代皇帝、皇后对藏传佛教的推崇,藏香大量涌入宫廷,成为用量最多的香品。这些藏香主要是线香,为宫廷祭祀和日常供奉提供了重要的物资。 除了藏香,沉香也是清宫中重要的日常用香。在祭祀活动中,不同的场所会选用不同的香料。例如,祭祀天地祖先用沉香、速香、降香和檀香比较多,而祭祀山神、河神及关帝庙等神明则多用藏香。 在室内燃香方面,大殿内的香炉多体大粗重,适合燃烧较大的香品。居室燃香的用品则相对小巧精致,所用的香品也多为香气清新淡雅的类型。在清宫的绘画中,皇帝及后妃的桌上常有小型香炉,其中升起的缕缕青烟使画面更加神秘而富有仙气。 祭祀用香。在清代,皇帝对陵寝祭祀的重视程度极高。这不仅是一种表达对先人敬仰和怀念的方式,更体现了皇家正统的权威和历史的延续性。祭祀仪式中,柏唐阿会负责点燃隆恩殿外炉内的檀香,而皇帝或相关官员会进行上香仪式。 天坛和地坛作为古代帝王祭祀的重要场所,承载着皇家祭祀的神圣使命。天地祭祀在古代专制王朝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皇帝展现其权力、统治万民和拥有社稷江山的重要手段。这种祭祀仪式也是儒家思想对政权合法性的一种实践方式。清代祭坛祭祀所使用的香料种类繁多,以天坛为例,据档案记载,每次祭天所需香料数量庞大,包括描龙圆柱沉香、沉香饼、降真香饼、圆柱速香等。其中,沉香、速香和降真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品种,这充分展现了清代祭坛祭祀的规模和重要性。这些香料在祭祀仪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为祭坛营造出神圣庄严的氛围,还传递着皇家对天地的敬畏和对祖先的怀念之情。 在清代宫廷中,皇帝往往会赏赐香料给臣子和藩部王公等,作为表达皇恩和加强双方感情的纽带。例如,雍正时期的名臣鄂尔泰就曾多次受到皇帝的赏赐,其中包括珍贵的沉香。 从多个角度来看,清代宫廷的香文化都达到了比肩明代的高度。在宫廷中,对香料的使用可谓物尽其用,这不仅体现了宫廷对各类香料器物的喜好,也归功于清宫数量庞大的香料储备。在制作器具方面,清宫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精细的制作工艺。无论是香炉的造型,还是香囊的绣花图案,都反映了宫廷工艺的精湛和皇家品味的高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