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文人雅士在居室厅堂里熏香,在宴会庆典焚香,在制作食品时调入香料。中国“香文化”,始于春秋,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是3000多年前先人们流传下的宝贵财富,是探索古时民间用香、文人生活的宝贵密码,是不可磨灭遗失的重要存在。据《宁乡县志》记载,宁乡文物胜迹诸多,香火不断的胜迹有沩仰宗祖庭密印寺、回龙山的白云寺、宁乡香山寺等;宁乡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适宜的气候,丰沛的降水,天然泉水滋养香材,使宁乡本地香材优质且丰富;在宁乡地区,不管是民俗、祭祀、宗教等都有用香的习惯和需求。地理环境优越,当地香料原材料丰富,民风朴实纯粹,激发了一批批传统香制作的手艺人。 炎炎夏日,记者走进位于大成桥镇的湖南素馨香学非遗制香传习馆里,舂与臼细细研磨香草的交响回荡在耳畔,空气中弥漫着丝丝沁人心脾的香味。沩山传统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丽娜正在制作一支支遵循古法、全程手作、安人心神的非遗产品。 “从小就在传统文化领域熏陶的我,受到先生、外公的影响,把非遗制香传承给了我。”陈丽娜向记者介绍,非遗制香在沩山传承了有140多年的历史,宁乡市沩山传统香制作工艺将采集的香樟叶、油茶籽壳等原材料经分拣去杂后分别捣碎,经石臼、捣子、石磨等工具长时间的搅拌和研磨,过筛成细粉,按一定的调配香方揉制混合成香泥,做成竹签香、线香等香品,香品需自然阴干后窖藏,完成从香料到香品的蜕变。陈丽娜经长时间探访传统制香技艺世家和传统制香老艺人,学习和传承了宁乡传统香制作的技艺。陈丽娜创立宁乡湘香文化公司,一心致力于手工制作更加适用于祭祀用香、民俗用香、宗教用香、生活用香等使用的天然香,创立“素馨香学”天然香品牌,推广手工天然制香,传承和推广中华香道文化。 ▲陈丽娜手工制作沩山传统香 “沩山传统香制作技艺是宁乡民间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不可磨灭的传承意义。当代年轻人多背井离乡,追求新兴产业的发展,现如今制香人以老年群体为主,因年龄的原因,没办法再继续传统手工制香的工艺,大量的传统制香工具损坏,技艺已逐渐流失。”陈丽娜告诉记者,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传统制香技艺的练就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学习与一颗爱不忍释的赤子心。陈丽娜与先生欧阳迪一直坚守与传承这门技艺。她与先生齐心协力,多次探访其他传统制香技艺世家以及现在为数不多的传统制香老艺人,虚心向他们请教,熟练掌握了宁乡传统香制作的技艺。 “20年来,我们深耕非遗制香,开发了一百多种香品文创,结合宁乡文旅做了一些线香、檀香、香囊等,用在我们生活、工作、家庭中去使用的香品。”陈丽娜表示,宁乡传统香制作技艺根据用途与制作工艺,分为祭祀用香、民俗用香、宗教用香、生活用香等,采用各种天然本草、植物、香料等原材料制成各种天然香品。主要原料有毛竹、野生香樟叶、油茶籽壳。香樟叶每年采摘只有一次,只有七、八月份左右能采摘。采集回来的香叶、油茶籽壳进行分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后,分别捣碎,再用石臼、捣子、石磨等工具进行长时间的搅拌研磨,然后过筛成细粉,按照君臣佐使的配伍严谨地调配香方,如理炮制。揉制混合后的香方,使香泥和好后,做成竹签香、线香等香品。香品成形后需要阴干,少则7天,多则半个月以上,其自然干燥,能保证香料及药材更好地达其功效。香品阴干后,需在避光且温度、湿度适宜的地方储藏,根据香材、香方的不同,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窖藏时间也有不同,少则三个月,多则三年以上。这样窖藏出来的香,才能退去其中的火气、燥性,香性才能更加稳定、持久。 “全面推广古法制作手工天然制香,是为了让更多人体会了解文人优雅的生活品质、精神气质和优秀的民俗传统、价值观念,有效改善宁乡当地的用香品质,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宁乡本地手工制香艺。”陈丽娜表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家乡。陈丽娜将制香技艺与文化创新相结合,通过素馨香学非遗制香传习馆向很多市民传播非遗制香技艺。素馨香学举办了两百多场香文化的普及、传习活动,让大家亲手制作融入了宁乡本地文化的香。目前,素馨香学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公益传播。距今素馨香学账号已有四万多粉丝,通过互联网,让全国更多的群众走近并了解宁乡沩山传统制香技艺。 “希望通过不断地坚守和努力,让非遗制香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把沩山传统香制作技艺打造成宁乡文旅的名片,让全世界的人都了解宁乡文化、宁乡非遗。”陈丽娜表示,下一步,将致力于把制香文化打造成为宁乡的名片之一,把制香文化与当地中小学、旅游景点、文创园相结合,凸显宁乡特色;把制香文化与现代工艺与传统古法制香工艺相结合,在提高天然香品质和口碑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发展,推动宁乡当地文化的传承。 |
Copyright © 2016-2025 X16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6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