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首页 香讯 文化艺术 查看内容
分享

东莞小雪过后香农忙,采香习俗传承千年

发布者: 香客| 2018-11-20 00:20| 查看: 102412| 评论: 0

摘要: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关于莞香就有特别提到,“盖以十月香胎气足,香乃大良也。凡凿香贵以其时,秋冬凿则良,霜雪所侵,精华内敛,木质尽化瘠而不肥,故尤香。”

  前世:小雪采香习俗传承千年

  清代雍正八年周天成修撰的《东莞县志·周志》中记载:“莞诸物俱不异他邑,惟香奇特。”每年农历小雪节气,东莞当地香农以传统方式到野外采集莞香。每年这一天,香农们从拂晓开始祭拜天地——上贡品、点烛、焚香纸、敬酒、放鞭炮……祭拜过山神后,大约是上午十点,接着便是开始采头香。此后的一个月,香农们便迎来了最忙碌的采香季。

  东莞的小雪采头香的习俗已经传承了一千多年,至今不衰。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一定要在小雪节气这一天开始采香呢。那是因为,在传统的农业社会,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与大自然相处而总结出来的伟大智慧,每个节气的出现意味着气候的变迁和农事的兴歇,成为人们从事生产生活的重要参考,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有仪式感的习俗,以示对天地与生活的敬畏。小雪日开始采香也一样。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关于莞香就有特别提到,“盖以十月香胎气足,香乃大良也。凡凿香贵以其时,秋冬凿则良,霜雪所侵,精华内敛,木质尽化瘠而不肥,故尤香。”因为这些内在的科学性,时至今日,一些莞香种植园主将每年的采香日都选择在小雪这一天。

  不只是习俗,说起莞人种香的历史,那是一部悠久厚重的历史。“蜜香,欲取先断其根,经年,外皮烂,中心及节坚黑者,置水中则沉,是谓沉香,次有置水中不沉与水面平者,名栈香,其最小粗者,名曰椠香。”东汉《交州异物志》的这段记载,反映了1800多年前,莞人就已掌握了莞香独特的种植方法,时至今日依旧为人所用。所以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曾说:“昔之香生于天者已尽,幸而东莞以人力补之。”

  此后,莞香在唐朝时成为皇家最负盛名的贡品,被列入制度;宋代时,品香、斗茶、插花和挂画并称“四艺”,是上流社会颐养性情的“四般闲事”之一。到了明朝嘉靖年间,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商贸往来增多,莞香才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家。清末东莞史学家陈伯陶《东莞县志》记载:莞香至明代始重于世。那时的东莞已经逐步形成莞香收购、加工、交易一条龙的完整产业链,成化年间,大岭山镇大沙村的墟市便是莞香的主要交易市场,其后,寮步的牙香街最为繁华,是广东四大名市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据说香港也因此时莞香交易繁盛而得名。

  今生:成为极具情怀的城市名片

  莞人曾以香贵,也曾以香亡。《东莞县志》记载,清雍正年间,莞香一度曾因朝廷横征暴敛而遭受灭顶之灾,香农毁树避祸他乡。自此莞香濒临绝迹,文化日渐式微。新中国成立后,东莞认识莞香、知道种香采香的人不多。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为种植荔枝,出现大面积砍伐莞香树现象,以致2000年后莞香树成为国家濒危的二级保护树种。好在莞人对莞香一直念念不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觉悟,莞香再次“幸而东莞以人力补之”,开始了复兴之路。

  在恢复种植方面,目前全市共种植莞香树大约1.6万亩,主要集中在寮步、大岭山、清溪、凤岗、樟木头和东莞植物园,数量超过90万株。在产业准备方面,在众多企业积极参与莞香产业的研究开发,初步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链。莞香”成为东莞首个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 “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在文化传承方面,有莞香制作技艺和寮步香市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东莞通过举办“香博会”,建立中国沉香文化博物馆,成立了莞香文化研究中心和相关行业协会等,在史料研究整理和文化宣传上也形成系统性和规模性……

  基于此基础, 2015年11月,东莞市政府正式发布《莞香文化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标志着东莞市政府正式确立了建设“东方香都”、打造千亿莞香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

  ​其中,在文化传承方面,每年小雪日的采头香习俗和活动中展示的莞香制作技艺,成为莞香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体现。

编辑:香客



最新评论(0)

手机版|帖子汇|禁闭室|关于我们|帮助|沉香文化网 ( 工信部备案号:粤ICP备16038076号-1 )

Copyright © 2016-2025 X163.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6099号